淬鍊成雙:寶璣250周年雙傑Classique 7225 & 7235,再啟10Hz高振頻傳奇與經典之美
從年初的Classique Souscription 2025開始,BREGUET寶璣的250周年慶典就是一場橫跨Classique、Tradition與Marine等多個系列錶款的壯闊巡禮,在回顧傳奇設計的同時,亦不斷譜寫令人驚艷的時代新章。
來到10月,這場慶典更見耀眼,繼Reine de Naples 9935與8925兩款璀璨珠寶之作後,品牌再帶來Classique Régulateur à Pivot Magnétique 7225與Classique Phase de lune 7235兩款閃耀新作。新作均以18K Breguet Gold寶璣金打造,機芯橋板和夾板採用Breguet Gold塗層,錶側裝飾機刻雕花,搭配深藍色鱷魚皮錶帶,輝煌氣場盡現。
精準追求的耀目新章
Classique 7225

BREGUET Classique Régulateur à Pivot Magnétique 7225,18K Breguet Gold材質/74SC手動上鍊機芯/時、分、小秒顯示/飛返計秒功能/動力儲存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41mm
早從創辦人Abraham-Louis Breguet的時代,品牌的發明就已經呈現對精準的不懈追求,從調整旋轉速度、振頻、擒縱裝置類型等純機械設定,到使用不同材質或潤滑油等,也已進行過多種試驗。其中,振頻更是品牌一直默默耕耘的領域,理論上來說,高振頻能帶來更精準的性能,但迄今為止只有少數發明能實現這項目標,18世紀末可供使用的技術資源也不足以推動這方面的發展;而且當時的懷錶遵循「始終處於同一位置,幾乎不受劇烈運動干擾」的基本運行原理,因此並不需要高振頻。

2013年,BREGUET推出Classique Chronométrie 7727,率先應用了磁力轉軸擺輪裝置,振頻高達10Hz,面世榮獲該年的GPHG最大獎「金指針獎」。
2008年問世的一款BREGUET腕錶,就是市面上高振頻時計先驅之一。而在2013年,BREGUET通過在擺輪軸兩端分別設置具備微型磁鐵的托石,兩者共同發揮作用,在輪軸內部產生強大磁場,當到衝擊時,磁性回復力會令輪軸自動居中。由此所設計出的一套動態穩定的系統,讓腕錶可作自動歸中和校正,振頻高達10Hz,這在品牌200多年的製錶研發史中實屬首創,裝配此磁力擺輪軸裝置的Classique Chronométrie 7727還榮獲該年的GPHG最大獎「金指針獎」。
為了慶祝品牌創立250周年,BREGUET以前作為基礎,打造出結合磁性樞軸與高頻擒縱系統的新作——Classique Régulateur à Pivot Magnétique 7225,但這款錶設計上又有所不同,錶盤的佈局源自品牌於1802年至1809年間製作的No. 1176,這既是首批搭載四分鐘陀飛輪的四只時計之一,也是Abraham-Louis Breguet售出的第五只陀飛輪錶,還配備了鍊條與錐輪系統實現的恆力擒縱裝置。

Classique 7225的全新錶盤設計源自1802年至1809年間製作的No. 1176,這款傳奇時計現存的其中兩只目前收藏於耶路撒冷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傳奇的「瑪麗・安托瓦內特」懷錶並列;另有兩只收藏於巴黎寶璣博物館。
在直徑41mm、厚度10.7mm的18K Breguet Gold錶殼上,其錶側與錶盤都飾有「Quai de l'Horloge」鐘錶堤岸手工機刻雕花圖案,盤面上更設有簡約而精密的功能佈局:中央為時、分針,6點位置為動力儲存顯示,同步設有2點及10點位置兩個小秒盤。
為甚麼需要兩個小秒盤?事實上,這是創辦人Abraham-Louis Breguet所發明的一項精密計時功能,早於1809年就在No. 1176懷錶上所採用——設於2點位置的傳統小秒針持續運行,而10點位置的則為「測時秒」小秒針,用作對照計時,以測量中間時間或兩個同時事件的持續時間,有些類似計時碼錶的功能。新錶還在原型錶這項設計上加入飛返系統,讓「測時秒」小秒針可通過按下錶殼8點位置的按鈕而重置歸零。

18K Breguet Gold錶盤飾有「Quai de l'Horloge」鐘錶堤岸手工機刻雕花圖案,佈局平衡分明。
錶內搭載74SC手動上鍊機芯,具備10Hz(每小時振動72,000次)的超高振頻,動力儲存達60小時,橋板刻有呼應品牌錶廠瑞士山谷景色的精美雕刻,以及一枚藍色的「寶璣經典印記」(BREGUET Hallmark)。

由於輪軸僅以末端接觸寶石軸承、接觸面積最小化,磁力擺輪軸能大幅降低摩擦力;同時,不論腕錶處於任何方位,其所產生的摩擦力都幾乎相同。因此,腕錶在所有六個不同位置的平均走時精準度得以大幅提高。
對於「寶璣經典印記」,BREGUET官方是這樣說明的——「寶璣經典印記認證了每一只腕錶的品質,不僅包括腕錶的各種潤飾,亦涵蓋其潤飾方式,以及整體設計是否和諧一致」,亦認證了「於瑞士生產的所有時計零件均符合高級製錶最高標準」。品牌也進一步指出,每一只銘刻寶璣經典印記的腕錶,潤飾工序都遵循嚴苛的內部規定,由專屬印記委員會監督;委員會還負責推動寶璣印記的發展,皆在構思、開發和製作過程中體現最高超的寶璣製錶藝術。

74SC機芯橋板上刻有藍色寶璣經典印記。

74SC手動上鍊機芯振頻10Hz,動力儲存達60小時。
經典月色映入腕間
Classique 7235

BREGUET Classique Phase de lune 7235,18K Breguet Gold材質/502.3.DRL自動上鍊機芯/時、分、秒顯示/動力儲存顯示/月相顯示/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錶徑39mm/限量250只
繼年初在腕錶上重現Subscription懷錶的設計後,如今BREGUET又推出靈感源自N°5懷錶的Classique Phase de lune 7235,重現昔日經典風情。
1775年,當Abraham-Louis Breguet移居巴黎之時,洋溢巴洛克風格美學的座鐘、擺鐘和懷錶相當盛行,這些時計雖工藝精美,卻缺乏統一性和辨識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位製錶大師開創出一套清晰易讀、精緻典雅的雋永風格,錶盤設計務求做到「整體一致、和諧統一」,其中在1794年3月14日交付的N°5懷錶,就是大師當代風格的體現。

Classique 7235腕錶的設計源自1794年交付的N°5懷錶,此時計現由巴黎芳登廣場的BREGUET博物館珍藏。
Classique Phase de lune 7235既傳承著N°5懷錶的歷史傳奇,也有著如Classique 7137月相及動力儲存腕錶一脈相承般的錶盤佈局,不過其比例與設計都經重新調整,錶殼以18K Breguet Gold打造,錶徑39mm,厚度9.9mm,錶側飾有「Quai de l'Horloge」手工機刻雕花圖案。而同樣經機刻雕花妝點的18K Breguet Gold錶盤還經由倒角處理,邊緣比中心更纖薄,兩者的厚度雖僅相差0.4mm,卻能令刻度圈邊緣呈現略微傾斜的視覺效果,也讓錶圈顯得更纖幼,並微微下沉,確保球面錶鏡完美嵌入錶殼邊緣。

18K Breguet Gold錶盤邊緣比中心更纖薄,呈略微傾斜效果,錶圈也顯得更纖幼。
錶盤上,中央設時、分針;10~11點位置設有動力儲存顯示;1~2點位置為月相顯示,5~6點位置設小秒盤。功能顯示風格雖各異,但整體觀感仍舊均衡和諧,典雅而易讀。

2點位置的月相顯示精確重現當年N°5懷錶的原貌,同樣採用Breguet Gold製作。
錶內也搭載品牌特別設計的新款機芯502.3.DR,這枚配備矽質擺輪游絲的機芯是一枚自動上鍊機芯,雖然自動機芯在現今看來也許不足為奇,但考慮到當年的N°5懷錶同樣技術變革的「perpetual」自動上鍊機制,這樣的配置就更添歷史意義了。
502.3.DR自動上鍊機芯直徑32.4mm,厚度卻僅為3.95mm,這纖薄的厚度源自機芯所採用的偏心擺陀,為改良腕錶部件結構提供空間。透過大型藍寶石水晶底蓋,也可見機芯橋板上所刻有的「杜爾哥地圖」(Turgot plan)圖案,重現大師於鐘錶堤岸創立的製錶工作坊的所在地。
